• 1
  • 2
  • 3
您现在的位置: 阳新县第一中学>> 教师频道>> 教师文集>>正文内容

教师文集

教师素质及提高的基本对策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根本保证,并从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出发,分析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要有良好的师德、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科研方法以及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教师基本素质的基本对策是加强师德建设,健全在职进修制度,实施“名师”工程,以及开展教科研活,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一、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是高素质人才的铸造师,在整个育人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这一复杂工程,始于广大教师足下因此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根本保证。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当前在制约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素质是重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实施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心审美素质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明显的改观,但仍旧难以适应教育的需要。这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中表现尤为突出,一些教师虽有献身教育之心,但迫于生计,不得不应付学生,搪塞学生;一些教师学历尽管没达标,但无心继续学习;不少农村教师玩命耕耘,身心状况堪忧,但无钱医治。现时的环境,令人难以满意的待遇,导致我们难以造就基本功扎实、敢于开拓创新的教师群。教师本身素质低下,又因循保守,是不可能对素质教育有真正的理会,并付诸于实施。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

二、教师基本素质分析

(一)要有良好的师德

教师的品行是最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师德失范,师风不正,势必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要有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要有远大理想,忠于职守,有社会责任感的品质;要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要有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操。这些都是教师不可缺少的。社会越发展,对这方面的要求就越高。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的世界观、教师的品格、言行,教师对社会事物所持的态度,都将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过程中,必须对自己提出较高的道德要求,严于律己。

(二)要有广博的知识

教师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职业。他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门工作者。由于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学生受社会文化影响力渐深,求知欲也日益发展,向教师求知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教师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光靠单科教学分工是不能实现的,必须通过教育的相互渗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师知识素质在广度和综合程度方面也应该提高。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原来是科学幻想中的东西,现在都变成了现实,一些新的科学知识,诸如生物工程、海洋工作、生命科学、计算机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也都由原来的理论变成了应用科学,进入了社会及生活的各种角落和逐渐引进教材。因此,教师除了打好各科基础外,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一些重要知识,要像蜜蜂酿蜜一样,采集自己需要的东西,形成适应素质教育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

(三)要有精湛的教学能力和育人能力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进入社会以后自己能够不断地去获得知识。这也就是我们通常听说的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学工作是一项全面培养学生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是多样的,但作为教学能力的基本构成,就离不开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的三大环节能力,即组织设计、实施调控、检查测定教学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维护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对“全面健康”的基本认识;理解人的基本需要与人的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了解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需要层次的能力;认识儿童时期是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等等。

教师要有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鉴别、诊断的能力,以及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能力,善于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看待学生存在的各类问题,收集与处理学生个人资料的能力;通过教学与活动开展心理教育的能力。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后进生转化、优秀学生培养等工作。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转变后进生的能力。必须意识到:转变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同样有价值,同样光荣。只会培养几个尖子生,而不会转变后进生,这个教师的能力是不全面的。

(四)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科研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扩大了教育能力,拓宽了教育渠道,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如计算机、视听设备等技术,并经常熟练地运用教育技术来实践。教师不仅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具体操作,而且最根本的是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素质,彻底实现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育改革应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改革,并且在实践中教师将不断学习和探讨教育科学的新规律、新内容、新方法。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鉴于广大教师都不是专职科研人员,所以我们提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要采取行动研究的科研方法。这种方法,以工作的实际优良成果为研究目标,以教师为研究者,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使教师日常工作与科研结合起来。

(五)应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

教师要把文化科学知识加工成为学生能接受的信息,转化成为他们每个人的智慧和才能,教师还必须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运用最佳的教育方法,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这个任务极其艰巨复杂。如果教师没有健康的身体,是无法胜任这一艰辛任务的。中小学教师任务重、工作辛苦,更需要有强健的体质。包括具有强壮健全的体魄,身体各系统机能良好,能适应各种自然、社会环境;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和锻炼习惯,能带领开展体育活动;懂得学校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智力因素的核心是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情感。教师要对自己的心理活动有自我完善和调节能力。

三、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对策

(一)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抓好以下几点:

1、开展“树新风,鼓干劲,塑造教师良好形象”的教育。要求广大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努力工作,勤奋敬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甘当人梯;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勇于改革,争创一流的六种教育新风,塑造人民教师良好形象。结合开展评选“十佳校长,十佳教师”活动,通过新闻媒体颂扬教师的良好形象。

2、开展学习活动,要有计划地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并进行考试,及时张榜公布,不合格的进行补考,成绩优秀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形成一个讲师德、比奉献的良好氛围。

3、开展“双文明”活动。为了使教师文明用语和文明行为成为教师共同遵守的言行规范,应制订《师道德行为规范》。对教师的师德规范提出全面系统的要求,使师德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并评出“师德标兵”,使教师学有榜样。

(二)健全教师在职进修制度

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各地应发挥高等院校、科协、学术团体的优势,提高培训水平,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教育能力。把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评定教师职称挂起钩来,使在职进修正常运转。这样,可以更新教师的知识,适应时代的潮流,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进修的时间和形式可以一、二年,也可以二、三个月,可以脱产也可以函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的在职进修提供条件。

(三)创造条件让教师自学成才。岗位练兵成长,实施“名师”工程

开展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明星教师等的评比活动,宜给这些当选的名师以不同程度的重奖,并通过新闻媒体,大力颂扬他们的敬业精神、师德风范和教学业绩,使社会加深对教育、教师的了解,进而产生尊师之情、重教之举。并且系统总结名师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利用文字、光盘等形式使之由个体状态变成更多的人所共有的社会财富,在更大和更长时间里发挥作用。并应重视名师直接的辐射带动作用,如开展与青年教师结对活动,以及教学方法和经验的现场示范等等。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给教师搭舞台,让教师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场所;同时把定期评选、表彰与参观学习、脱产进修挂起钩来,让自学成才的教师们脱颖而出,从而唤起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深层了解和认同,从而增强尊师重教的力度,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终身献身的敬业精神,增强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四)开展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我们要认识到,教师工作是带有研究性的工作,教师的教学是科研性教学。研究如何培养人才,是一种学术性工作,不是熟练工,也不是技术工。我们要把教科研工作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向教科研要质量。要努力营造教研的氛围,把教师的精力集中到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上来,做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要抓好三项工作。

1、请进来,交流信息。请特级教师、教育专家来校借班上课和专题讲座。这样做,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何把握教改方向,明确教研思路?

2、走出去,吸进信息。选派一些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教师到师范院校、示范学院进修深造和参观考察,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他们的“帮带传”创造条件。

3、选择教研专题,大胆实践

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教科室或教科组。每位教师从自己教学的实际出发,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上好研究课。举办教师论文著作讲座,提高教师撰著教科研论文水平。

总之,教师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基本问题,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素质教育的成败,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不懈的研究、探讨,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