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名师大家相聚阳新 培训研学满载而归(二)|一次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的研学活动

第二阶段:12月28日上午7:50—12:00,网湖湿地研学。

包括专家教授、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本县及邻县市兄弟学校教师、高二10班和15班学生学生及家长志愿者等180余人,乘坐车辆有序向网湖湿地进发。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很大,由网湖、猪婆湖、下羊湖、夹节湖、戎湖、赛桥湖、宝塔湖等浅水型湖泊和泛水沼泽地及其湖岸山地组成,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为了保证有限的4个小时的研学活动顺利、安全和有效完成研学单的任务,重点选择两个点进行实地研学,一是网湖五爪咀保护站,二是古樟林村。

按照预设固定路线,为不影响鸟类的栖息,研学车队在离保护站2公里处停靠,将研学师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派指导老师带领,步行有序而有节奏式的进入网湖湿地考察核心区。

在此次研学旅行的活动设计中,以观察网湖湿地的自然环境为基础,设计了系列问题: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结合实地观察的情况、所查阅的资料和访谈的结果,思考候鸟选择网湖湿地作为“中转站”的原因;推测网湖的成因;分析网湖湿地的水系水文特征;简述网湖湿地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学生可以认识到网湖湿地是自然地理环境五大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网湖湿地也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一活动通过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规律的运用,充分的调动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网湖湿地研学过程中,各小组的地理老师带领学生观察记录农田村庄的分布状况、农田上候鸟数量和觅食的情况,观察湿地周边地形、植被、土壤和湿地水鸟等生物,以及观察网湖的水文状况、滩涂的地形、植被、沼泽和岸边裸露的岩层剖面等地理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研讨交流和完成研学任务单上的问题。

在对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展调查时,我们通过对周边村民的访谈来了解保护区建设前后的经济发展变化以及保护区的保护政策。让学生对保护区开发建设的区位条件从自然和人文,有利和不利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为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从多主体、多渠道等方面献计献策来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

没有自带望远镜的学生,排队有序观水鸟

认真观水鸟的师生

认真观水鸟的师生

普通望远镜下的水鸟

专业长焦距镜头下的水鸟

专业长焦距镜头下的水鸟

手机拍摄的水鸟

参观自然保护站

保护站里看专题视频,听工作人员讲解

保护站里观察珍稀水鸟标本

保护站里观察珍稀水鸟标本

参观候鸟救护站(受伤或生病被救治的水鸟)

参观候鸟救护站(受伤被救治的水鸟)

学生合作小组在作访谈记录和交流研讨

学生记录所见,正在写研学研任务单

焦龙河老师一路指导学生观察周边丘陵植被、湖边沼泽、滩涂及讨论湖水水文情况

观察湖岸沉积岩土层剖面

古樟林里这些学生在讨论研学对应的问题

古樟林里这些学生在认真记录填写研学单

学生在丈量这颗古樟树的围径

学生在观察、交流植被问题

这几个学生观察土壤并迫不及待地采集土壤标本

您能猜出这组学生挤在一起在做什么?

采集土壤标本后,李宸老师带领学生用小仪器测土壤的理化性质和PH值

还有,李宸老师正在把湖边滩涂的采集的土壤标本与这里地带性森林土壤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异同点

古樟林近几百年的历史,最早樟树在元朝栽种,大部分樟树栽种于明清两朝,是阳新发展的历史见证者。学生观察了周边植被,采集土壤标本,填写研学任务单,在愉快的研学活动中度过上午。

至此,正好是中午11:50,湖北省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野外实地考察研学活动的顺利结束,我们满载而归,即将集合乘车赶回学校去吃中饭。

部分研学教师与高二(10)班学生合影

部分研学教师与高二(15)班学生合影

今天这篇的图片好丰富,小编是实在太累了,第四阶段的活动同样精彩,敬请期待!

本期供稿老师:

黄文娇、王晓静、罗淼、李宸、方针、包蕊、王民   审核:焦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