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您现在的位置: 阳新县第一中学>> 教师频道>> 教师学习>>正文内容

教师学习

考试院专家评析2011年高考湖北卷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专家评析2011年高考湖北卷

来源: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日期:2011-6-9


收官之年 确保高考平稳过渡

回归之中 尽显朴实灵动本色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专家评析2011年高考湖北卷

      今年是湖北省高考自主命题第八年,也是现行高考模式的收官之年,明年将迎来课改后的首轮新高考。今年湖北卷继续贯彻“坚持稳定为主,注重基础考查,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的命题指导思想,注重传承七年来命题积累的经验和特色,确保考试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同时力求在传承中创新,试题平和朴实而富有灵动创意,理性回归学科测试本体,渐进渗透课改理念,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中学素质教育,有力发挥高考甄别选拔的测试功能。

      语文:精心建构 稳中开拓创新

      一、精心建构,保持试卷总体稳定

      稳定是保证试卷质量、考生正常发挥和高考平稳过渡的前提。命题者精心建构,从三个方面保持试卷总体稳定。

      一是在试卷的板块结构、考点分布和题型配置上,确保与2010年基本一致。二是试题编拟的语言,表述规范严密,指向具体明确,符合测量学的要求。 三是精心调控选文和设题的难度,确保难度稳定。文言文阅读选用西汉文学家刘向上汉成帝疏。文章说理透彻,说服力强,被古人誉为“西京第一书疏”。命题者精心删改以排除疑难、疏通文脉,添加标题注释、归并古今字以扫除阅读障碍,使文本难易适度。科技文阅读选用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文章将中国建筑特殊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比作“文法”,论述生动有力且层次分明,能够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命题者按文章递进层次布置考点,使信息相对集中,有利于考生答题。

      二、注重基础,积极引导中学教学

      注重基础考查,引导中学教学立足教材、理性回归,是湖北卷的优良传统,今年得以发扬光大。立足语文本体,扩大基础知识考查的覆盖面。第一大题五个小题落实考试大纲的五个考点;每个小题中的四个选项,各有对应的知识点,不交叉、不重复。如第2小题考查字形,四个选项依次考查音同而别、形近而别、义近而别、音同形近而别的错别字。又如文言文考查中的第13题,三个句子的翻译,涉及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倒装、成分省略等。对考纲知识点的全面覆盖,既能增强试题的测试功能,也能引导中学教学重视基础知识。

      加强试题与中学教材的联系,引导中学教学远离题海,务本求实。字音、字形考查题,所选多为课堂常见的词语;文言文考查题,所选“离”“卒”“衣”“去”等,也是见于课文的词语。第22题“为感动心灵的课文人物撰写颁奖词”,设计新颖别致,在检测考生语言素养的同时,也检测考生对课文人物的熟悉和理解程度。

      三、能力立意,渐进渗透课改理念

      能力立意,渐进渗透课改理念,全面检测考生的语文素养,是湖北卷命题的指向与归宿。

      能力的检测力求全面而有层次。全卷覆盖了考纲规定的A、B、C、D、E五个能力层级,兼顾了难易不同的考查。科技文阅读第6题考查概念理解,第7题考查文意理解,第8题考查理解基础上的推断,第9题考查理解基础上的概括,同样是考理解,却由浅入深,有易有难。

      新课程规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散文阅读试题的设计,力求把“三维目标”考查融为一体。《才子赵树理》出自大家手笔,行文如流:状人则白描勾画,惟妙惟肖;叙事则干净利索,简洁畅达。四个小题,第16题由“题眼”切入,要求归纳作品对赵树理“才气”的描写;第17题要求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和人物特征;第18题要求体会作品细节描写的效果;第19题指向最后一段,要求把握该段大意及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四题相关,可全面检测考生赏析文学作品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第20题“为校园内公共场所写一条禁烟提示语”,贴近学生实际,关注时代热点。第21题图文转换以宜万铁路的开通为背景推导结论和原因,彰显了湖北卷鲜明的地域特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四、开拓创新,彰显博大人文情怀

      稳定,是为了传承;传承,又必须创新。迈小步,不停步,湖北卷一直致力于在传承中开拓创新,寻求新的思路、新的创意。

      试题的编拟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以丰厚的审美意蕴彰显人文情怀。第2题考查字形,每项都由两个双音节词和一个四字成语、一个五字熟语组成,读来错落有致,富有音韵美。第4、5题考查语病和标点,选用语料涉及信息技术、抗震救灾、汉绣风格、网络社区和书窗夜读,内容鲜活,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

      古诗词鉴赏今年又向“求新、求美”迈出一小步。今年的选材和题型有新意。选用的两首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意境有别,情趣各异。题型由常见的两小题变为三小题,即填空题、结构分析题和审美鉴赏题,综合检测考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考查也有新意。用“刘诗优美,苏诗壮美”提示考生,引导考生去品味江南那水墨丹青般的柔美景致,去体验江南那“雨过潮平”、电驰雷鸣的壮观景象,可谓匠心独运。

      以“旧书”为作文题,体现了命题者的创意。不给材料,不出引言,就一个意蕴深厚的题目,审题没有干扰,行文没有羁绊,给考生叙事怀人、议人论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每个人都有他的旧书。一部旧书,会打开青春学子尘封的记忆,引发温馨的回忆和深入的思考。他或许会想起爷爷留下的《菜根谭》,想起扉页上爷爷用毛笔工整书写的“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她或许会想起箱底那本《红楼梦》,想起那年暑假躲进“红楼”,伴着林妹妹流了多少眼泪……“旧书”可实写也可虚写。过往的一切,无论个人的还是社会的,无论事大事小,都可比作一部旧书。翻开这部旧书,或回顾人生经历,或审视“旧我”,或鉴往知来,或怀想美好的岁月……翻过这部旧书,或书写人生新的篇章,或展望明天,或塑造“新我”……那些文化积淀和生活积累较为深厚的考生,自能如鱼得水,一展才华。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引导青少年远离现代社会的“喧哗与骚动”,守一方静土,珍惜旧书,热爱新书,专心读书 ——这,正是“旧书”的寓意所在,也应是青年一代应有的文化担当!

数学:导向鲜明,新旧有效对接

      一、依纲据本,导向鲜明

      今年的数学试卷结构稳定,题型结构与各题分值与近几年基本一致,八大主干知识的重点内容接近全卷的90%,既保持稳中有变,常考常新,平淡之中见真功的特点,又坚持依纲靠本,源于、高于和激活课本的命题特色。在源于教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略加延伸而不盲目拔高。试题的表述方式尽可能与教材保持一致,使考生有亲切感,更能发挥应有的水平。文理科试卷均有100分左右的题,是取自教材的例题习题经加工改造而成的。

      主干知识的考点仍注重基础加灵活。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对它的考查在文理科试卷中都占有较大比例。理科卷第2、3、6、10、17、21题,文科卷第3、6、9、19、20题,都直接考查函数与导数及其综合应用;理科卷第8、15、18、20题,文科卷第21题,都是以函数思想立意,蕴含函数的思想和方法。对数列的考查,回避技巧性过强的递推数列,将重点放在基本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上。理科卷第19题取自课本例习题,立意时适度引申,考查基本数列的通性通法和基本量的思想。对不等式的考查力度较往年有所加大,除考查其作为工具的广泛应用性之外,还考查以不等式为结论的证明题(理科卷第21题)和恒成立问题(文科卷第20题),体现了考查学生潜能和贴近新课标的命题思路。立体几何题型题量稳定,难度有所降低,考查最基本的线面位置关系及其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其解题途径仍是一题两法,解法常规,理科卷第18题的第(Ⅱ)问蕴含动态变化之中考查合情推理意识;理科卷第14题则与解析几何交汇,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解析几何的比例比去年有所增加,难度略有提高,文理科试卷相同(理科卷20题、文科卷21题)的解答题,是由课本题整合加工形成的一个一般性结果,两问有机衔接,几何味道浓,主要考查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推理运算的能力,以及分类与整合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概率与统计试题题量适中,题型常规,难度适中,基本都是课本习题的改编,充分体现了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关注课本、跳出题海的命题指向。

      二、新旧融合,有效对接

      今年的数学试题,在关注社会热点、强调应用意识、引入数学史料、创设开放情境、体现大众数学、拓展数学视野、考查探究能力等多方面不失时机地渗透新课程理念,多样化、宽角度、多视点考查考生的数学素养,为实现与2012年新课程卷的自然对接,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纵观全卷,可以看到,试题的选材立意与时俱进,实际应用背景和数学文化凸显得淋漓尽致。文科卷第15题的地震问题,理科卷第10题的核辐射问题,理科卷第12题和文科卷第13题的食品安全问题,理科卷第17题和文科卷第19题的交通堵塞问题等,题型多样,题量分值加大,既兼顾了新旧教材内容的结合,又让考生在丰富多彩的试题背景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工具性和实用性,体验数学的建模思想、应用价值和人文精神。

      为了与新课程卷接轨,今年的数学试卷,一方面采用多元化、多途径、开放式的设问方式,全面客观地检测考生观察、试验、联想、猜测、类比、探究等思维品质。如理科卷第15题,创设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情境,考查归纳猜想和合情推理意识;理科卷第19题以考生熟悉的等差、等比数列知识为基础,采用是否成立的方式设问;理科卷第20题和文科卷第21题将解析几何与不等式、三角等知识交汇,以是否存在的方式设问;文科卷第20题以函数、导数和方程根的分布知识为载体,采用恒成立的方式设问,多视角地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对接新课程的大众数学思想,融入新课标教材选修3-1《数学史选讲》的素材。如理科卷第13题和文科卷第9题取材于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的“竹九节”问题,文科卷第7题采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语估算体积问题……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在知能并重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英语:注重基础,着力内容创新

      一、依纲据本,侧重夯实基础

      “纲”即国家的“考试大纲”和我省的“补充说明”,“本”即学生的课本。依纲据本仍然是今年英语试卷命题的基本要求。

      试卷考查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命题贴近我省中学英语教学实际。全卷实义词覆盖量为1128个(重复出现的词算一个),约占我省“补充说明”词汇表的35.3%,较去年有进一步提高。除了“补充说明”所列词汇,试卷还涉及运用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构成的词汇,适于检验考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真实能力。

      试卷注重对课本的覆盖,如“词汇知识运用”部分的考点,涵盖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动词词组、介词词组和连词等,“完成句子”部分涉及时态、语态、分词、不定式、倒装、祈使语气的条件句等,考查的都是教材中的常见用法。此外,“多项选择”部分的第22题题干和“短文写作”的英文提示语,均直接摘自高三教材。这对于引导我省高中英语教学回归课本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和反拨效应。

      二、难易适中,利于选拔人才

      今年英语试卷的高难、中难、低难试题比例合理,布局科学,以良好的区分度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有效参照。

      试卷中,“听力”的前5题有意降低难度,以方便考生更快进入考试状态。“多项选择”按照词类排列试题,和往年同类试题相比总体平和。“完形填空”选材注重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考生必须通过读懂全篇才能正确作答,有着较好的区分度。“阅读理解”选用的五篇文章,分别为记叙文、科普类说明文、新闻评论、书评和科技说明文,难度呈坡型上升,试题以细节理解推断题为主,适量穿插意图态度、主旨大意、词(句)义推断等中、高难度的题目。

      另外,试题把常规词汇和语法知识放在全新的语言情境中呈现给考生;《补充说明》词汇表附录中单词的合成法、转化法、派生法等在试卷中也都有所涉及。这样的命题方式突破了“题海”的桎梏,能检验出考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知识的真实能力,有利于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层级。

      三、开拓视野,构建文化意识

      试卷的选材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完形填空”篇章讲述的是因战争丧失一条腿的残疾女子玛佳,身残志坚,最终克服困难实现与海豚共舞的励志故事;“阅读理解”的五篇文章主题分别为诚信、狼嚎的意义、垃圾处理、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观以及智能手机的支付功能,主旨涉及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从正面唤起考生的人文意识。

      试卷的另一特点是题材具有国际视野,充满时代气息,所涉及的多项事件都是新近的热门话题,且语言地道,语料真实,表达准确、规范。例如,“听力”的最后一篇独白,是英国伦敦某旅行社的导游词;“阅读理解”C篇是有关英国爱丁堡政府建立垃圾焚烧厂的报道;E篇介绍 “刷”智能手机的支付方式在美国的发展情况,与此主题类似的新闻多次出现在今年5月的《楚天都市报》上。因此,试卷在考生情感发展、价值观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全面考查,实现平稳过渡

      虽然今年的试卷在题型上与去年保持一致,但在内容上进一步渗透了新课标的理念,为平稳过渡到2012年的新高考做了较好的铺垫。“短文写作”要求考生结合校园生活的一个事例,谈谈与人合作的话题。这是在“考试大纲”范围内,针对“课标”提出的“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和“关注情感态度的发展”的理念,对考生学习情况的显性考查,充分体现了“突出能力立意,着力内容创新”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生只有达到“课标”关于“情感态度”的要求,才会有在校园生活中与他人合作的经历,才能举出真实生动的事例,流露真情实感,运用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技巧,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今年英语试卷的试题结构严谨、选材新颖、语料真实、行文流畅、信息量广、时代感强,适于全面考查考生的英语水平,为高校选拔合格的人才,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中的英语教学。